无量寿佛网

搜索
无量寿佛网 首页 法脉相承 七位高僧 查看内容

善导大师③——对《观无量寿经》的误解

2016-11-27 22:05| 发布者: 西亚| 查看: 3390| 评论: 0

摘要: 著名的三藏法师——玄奘结束了长达十六年的印度之旅,回到了唐朝的都城长安,长安城里充满了大众迎接玄奘法师的欢呼声。那是因为,玄奘从印度带回了数量庞大的佛教经典。很快地,翻译佛经的工作就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 ...


      著名的三藏法师——玄奘结束了长达十六年的印度之旅,回到了唐朝的都城长安,长安城里充满了大众迎接玄奘法师的欢呼声。那是因为,玄奘从印度带回了数量庞大的佛教经典。很快地,翻译佛经的工作就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进行了。这一千三百多卷玄奘所翻译的佛经,成为了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起爆剂,让佛教文化在唐代开出了前所未有的绚烂花朵。再加上皇帝对佛教优厚的保护政策,都使中国佛教迎来了全盛时代,出现了有能力开创宗派的杰出僧侣。比如开创天台宗的智顗、地论宗的净影、三论宗的嘉祥等等。
      
在此期间,善导大师到达了长安,居住在都城南方的终南山悟真寺里。他以长安市内的光明寺为道场开始传法,为都城里的人们讲说阿弥陀如来的本愿。
       
善导大师讲法时所用的《观无量寿经》,是圣道门学者也为之瞩目的一部经典,对此经进行注解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。原因在于,《观经》中所讲说的内容,从圣道门各宗派看来是极难理解的。其中一点为,经中讲说,韦提希夫人这样一个平凡的女性,在拜见阿弥陀如来佛身的瞬间就被拯救为绝对的幸福,进入了第五十一个阶位——等正觉这样的高位。另一点则是,在经文的末尾,教导说无论什么样的恶人,只要相信阿弥陀如来的本愿,称名念佛,都能够往生极乐。这两点,以当时佛教界的常识来说,是绝对无法理解的。



 即使一个微小的开悟,都需要艰苦卓绝的修行,而韦提希夫人却连一天都没有修行过,不是吗?
       而且,往生净土必须愿行具足,极重恶人就算是称名念佛,也只是在反复拜托“阿弥陀佛救我”,有愿却没有行。这是唯愿无行,所以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得救。
       针对这些疑问,智顗、净影、嘉祥等人分别写下了《观无量寿经疏》,争相作出解答。然而,他们所写的内容却大同小异。因为他们都是从圣道佛教的立场,将韦提希视为从过去世就一直修行至今的权化之圣者。
       也就是说,他们都是解释为,是过去世开悟过相当高的觉悟的菩萨,在这一世假借韦提希的样子出现,所以很容易就能得到等正觉。
       而且,他们都将念佛往生解释为别时意趣。所谓别时意趣,就是佛对于不能勇猛精进的怠惰之人讲法的一种方式。
比如说,如果讲每天存一块钱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,那么任何人都会努力精进吧。
       但是,并不是每天存一块钱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的,这与“积土成山”一样,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。
       然而如果从一开始就这么讲的话,怠惰之人就不会去做了,所以讲法的时候,会说得如同马上就能成为亿万富翁。这就叫做别时意趣。就是说,并不是称名念佛就能立刻得救,而是成为远生结缘,成为在某一世得以出离的缘分。
       这三位法师的解释立刻风靡了佛教界,大家都将韦提希当做权化的菩萨,将念佛往生当做别时意趣的方便。《观无量寿经》的真意被曲解,凡夫往生的白道成为了风中烛火,随时都可能被熄灭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待续)


 


震撼

感动

赞同

思考

路过
收藏 邀请

相关分类

热门资讯

  • 24小时
  • 本周
焦点图片
Copyright © 2015-2015 无量寿佛网 版权所有  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