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篇手记,讲述了作者「拾起白骨大吃一惊」的真实体会。
窗外透出黎明曙光的时候,长期卧病的母亲停止了呼吸。
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像是睡着了,仿佛还能听到她轻轻的呼吸声。我忍不住对她说「早安,妈妈。该起床了。」
之后,母亲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。在那里,她被换上了纯白的和服,放入了棺材。就连由于生病而消瘦的双颊,也因化妆而现出了红润的气色。
我甚至觉得,这样的母亲,仿佛就像是要去哪里做客的样子。在肃穆的葬礼后,遗体被送进了火葬场。
不久,母亲的遗体就化为骨灰,被送了回来。我的心像是被冻住了一样,什么都感觉不到。然而,当我用竹筷夹起遗骨时,第一次感到了震惊。
「母亲,就成为了这骨灰吗?」
无论活着的时候多么美貌,无论走过的一生多么辉煌,所有的人没有差别,最终都会变成一撮白骨。
因为太过震惊,我一直都在无声地哭泣,直到泪水干涸。
恐怖事件、灾害、事故、战争……每天每天,都会有关于「死亡」的新闻报导。在报纸上的「讣告栏」里,每天也都会登载很多去世的人的名字。像这样,在我们的周围,总是散落着很多「白骨」。
但是,我们却终日奔忙,拼命地想要继续向前,完全无视于白骨的存在,只是一味地在路上狂奔。尽管最终,我们自己,也会成为一撮白骨。
手记的作者这样描述道:「我曾以为,我也算是考虑过关于死亡的事情。然而,那其实只是隔着一层面纱在观望,死亡像是在遥远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。在真的失去母亲之后,我才意识到这一点。而且,也是在母亲去世之后,我才知道母亲对我有多么重要——即使平时并不见面,只要母亲在,我就会感到安心。」
而这样重要的亲人,却再也见不到了……

在人生旅程中,越是往前走,就越是会感叹「最近参加葬礼的机会变多了」。可知,我们的周围就是白骨的荒原。
在旅人的身后紧紧追赶的「饥饿的老虎」,指的是「无常(自己的死)」。死亡,也会向我自己猛扑过来。
今年一月,在大相扑年初赛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,传来了前横纲大鹏的死讯。大鹏曾三十二次夺得冠军,创下了相扑史上最高纪录,然而,就连这位创造了一世辉煌的著名横纲,也未能从无常的老虎口中逃脱。
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(二〇一〇年)记载,日本每年的死亡人数,大约是一百一十九万七千人。也就是说,死于日本各地的人数,平均每天都有将近三千三百人。
这样算来,一星期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两万人。据说,在两年前发生的史无前例的东日本大地震中,丧生以及失踪的人数是一万八千五百八十人。而实际上,每个星期都会有超过这个数字的人死去。
但是,却没有人会特别关注这件事。固然,是死于海啸,还是静静地躺在床上安息,会有很大的差别。然而就「失去生命」这个悲剧而言,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。
这样说来,我们所谓的「平静的日常生活」,其实时时刻刻都与死亡的悲剧相比邻。
亲鸾圣人极为尊敬的中国善导大师这样说道:
「人间匆匆营众务,
不觉年命日夜去,
如灯风中灭难期,
茫茫六道无定趣,
未得解脱出苦海,
云何安然不惊惧。」
所有的人,每天从早到晚,为生活奔波忙碌,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生命正一分一秒地消逝而去。好像完全不知自身的存在,就如同那风中的灯烛,一阵风吹来瞬间熄灭。到底有几个人曾经想过,那遭遇事故或是灾害失去生命的人,也许就是自己明日的下场。茫茫无际的迷途没有尽头,苦恼的难度海无法出离。可是为什么人们还在贪图安逸,而丝毫不感到惊惧呢?
旅人紧紧抓住的「藤蔓」,代表的是人的寿命。而且,这根藤蔓被「黑老鼠和白老鼠」交替啃咬,表示的是随着「白昼」与「黑夜」交替来临,我们的寿命在确确实实地缩短。
最后,不是白老鼠,就是黑老鼠,终将咬断旅人抓住的那根藤蔓。也就是说,死于白天的人,就是被白老鼠最后咬断了藤蔓;死于夜晚的人,就是被黑老鼠最终咬断了藤蔓。
被咬断藤蔓的时候,就是寿命穷尽的时候。
这个旅人的状况,难道不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的实相吗?有谁能够否定这一点呢?
若是事实如此,那么藤蔓被咬断后将会怎样呢?这是对于旅人来说十万火急的问题。同样的道理,对于全人类来说,死后将会怎样,不也是最大的问题吗?
|